【文献】动脉硬化相关知识 -凯发ag旗舰厅发表时间:2017-11-30 13:11 动脉硬化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,往往会累及全身,导致心梗、脑梗和脑出血等疾病。专家介绍,人体有三处危险的动脉硬化区:心脏冠状动脉、脑动脉、颈动脉粥样硬化。因此,当体检时发现这三处动脉硬化区,一定要警惕。专家提醒,动脉硬化虽然不能彻底消退,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逆的,而走路就是使动脉硬化斑块稳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运动方式。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重要的是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抽烟。其他诸如肥胖、糖尿病、运动不足、紧张状态、高龄、家族病史、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。 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,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,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。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,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、胸痛、胸闷、头痛、头晕、四肢凉麻、四肢酸懒、跛行、视力降低、记忆力下降、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,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。一般表现为脑力与体力衰退,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、桡动脉、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、迂曲和变硬。 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通过动脉僵硬度的改善程度来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。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脉搏波速(pwv)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。目前,国外pwv测定在临床试验中有多方面的应用。所谓pwv,指的是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,根据moens-korteweg方程,pwv与弹性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,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,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了。近年来,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的这种正相关性,再加上它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,所以,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。 siebenhofer 等的研究结果更显示, 经过培训的不同研究人员之间所测得的pwv值几乎相同,显示了极好的可重复性。asmar 教授1995年采用全自动测量的 complior(康普乐) 检验了pwv测量的重复性,结果进一步说明pwv检测具有极好的重复性。目前,这种测量方法已经被pwv检测所认同。 动脉硬化与 pwv: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呈正相关,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壁中层退行性变,中层胶原含量增加,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,伴有中层纤维化和 钙化。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性别、吸烟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胆固醇血症等。而高血压、动脉退行性变、心血管疾病又加剧了动脉硬化的进程,这种变化尤以中心弹力血管,如主动脉为显著。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,引起脉压(pp)以及收缩压(sbp)不成比例地增加, 由此,引发了左室后负荷的增加以及冠状动脉缺血的加重,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,收缩期 压力跃升,增加收缩末期左室应力,导致左室肥厚。 鉴于pwv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关系,pwv测量近年来被广泛使用。blacher 等对约530名高血压患者所做的研究提示,根据 framingham 方程式,pwv 与 aa 的存在及程度 具有显著相关性,而且,pwv>13mps 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强预测因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。在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,随着 pwv 的升高,心肌梗死(mi)、 冠心病(chd)、 chd 死亡率、中风、心血管疾病(cvd)以及 cvd 死亡率都随之上升。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与pwv的升高呈线性相关。而且,在任一年龄,大动脉pwv都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好的预测因子。 60岁以上人群中,pwv>13-15m/s 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 (or 值)为7.11。asmar 等对147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横断面研究也表明,pwv 的升高与cvd的存在具有显著相关性,这种相关性独立于抗高血压治疗而存在。 boutouyrie 等对1045例临床无心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,在基线测量患者的 pwv,并根据性别、年龄、血压、胆固醇、糖尿病和吸烟情况计算 framingham 危险评分, 评估冠心病发生危险,平均随访期为5.17年。结果显示,在随访期共发生了53次冠脉事件和 97次心血管事件。经单变量分析,pwv传播速度增加者,冠脉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增加;pwv 增加一个标准差(3.15m/s),发生冠脉事件的相对危险为 11.42(p<0.01),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为11.41(p<0.001)。多变量分析显示,对 framingham 危险评分因素进行校正后,pwv 增加一个标准差,发生冠脉事件的相对危险为11.34(p=0.039);对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,发生冠脉事件的相对危险为11.39(p=0.01)。 研究者认为,pwv 测定有助于确定冠心病高危病人,使这部分病人从更加积极的治疗中获益。 |